草木樨种植养护指南

内容摘要:草木樨是豆科草木樨属的草本植物,全球约20余种,广泛分布于温带地区。植株高30-150厘米,茎直立,三出复叶,边缘有细齿,夏季开黄色或白色蝶形小花,其根系发达,具有固氮能力,能改良贫瘠土壤,是重要的绿肥与牧草作物。耐旱、耐盐碱,常见于荒地、河滩及农田边缘。

草木樨种植养护指南

一、草木樨的生长习性与适应能力   

1. 耐逆性强:

耐旱、耐寒、耐盐碱,在贫瘠土壤中也能生长;  
2. 根系发达:

主根深达2米以上,能有效改良板结土壤;  
3. 固氮能手:

根部与根瘤菌共生可将空气中的氮转化为养分;  
4. 繁殖迅速:

自播能力强种子发芽率高达90%以上适合粗放管理这种特性使其成为荒地绿化的先锋植物。

草木樨种植养护指南

二、 草木樨的适合种植的区域

气候:温带至亚热带,年降水量300-600毫米区域最佳。

土壤类型

1.耐贫瘠:沙土、黏土均可,pH 6.0-8.5。

2.盐碱地:可耐受0.3%以下含盐量(如华北、西北盐渍化农田)。

3.生态修复区:河滩、荒坡、矿区复垦地。

草木樨种植养护指南

三、草木樨的种植时间

1. 北方温带地区

春播:3-4月(土壤解冻后,避开霜冻)

夏播:6-7月(雨季前,利用自然降水)
2. 南方暖湿地区

秋播:9-10月(避开高温,利于幼苗越冬)

四、草木樨的种植注意事项

1. 种子催芽:播种前种子可用温水(40℃)浸泡6小时,或用细砂摩擦破皮,提高发芽率。

2. 播种方法
条播:行距30-40厘米,亩用种量1-1.5公斤。
撒播:需浅耙覆土(1-2厘米),过深影响出苗,亩用种量2.5-3公斤左右。

3. 田间管理

苗期保墒:出苗后2个月内保持土壤湿润(耐旱性在成株后显现)。

控草:早期人工除草,避免化学药剂损伤根瘤。

病害防控:白粉病高发时,用15%三唑酮可湿粉800倍液喷雾。

4. 利用时机

绿肥翻压:盛花期(生物量最大时)深翻入土,释放氮素。

牧草收割:现蕾期前刈割(香豆素含量低),留茬10厘米促再生。

5. 风险提示

连作易导致根腐病,建议与禾本科作物(如玉米)轮作。

草木樨种植养护指南

五、主要用途

1、绿肥

作为优质绿肥,每亩鲜草产量可达3000公斤,翻压入土后,能显著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,其固氮效率相当于每公顷施75公斤尿素且无化学污染,尤其适合有机农场轮作。

2、饲料

它的蛋白质、纤维含量高,是优秀的饲料来源,可以鲜喂,也可以做青储。

3、生态修复

草木樨具有深根系网络,有效防止边坡侵蚀,常用于矿山复垦区种植,可减少80%以上的水土流失量,每年可拦截地表径流约50立方米/亩。

相关推荐

最新文章